她是来自纳溪区永宁街道的易堂智,一个普通的、渴望平凡生活的女人,上天却给了她无情的摔打,让她遍体鳞伤。但她没有丢掉做人的根本,仍然坚持微笑前行!
命运坎坷,逆境磨炼坚韧意志
1974年,易堂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。在她2岁时,妈妈身患疾病,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,在她童年的记忆里,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在寻找妈妈的路上,后来有一天,妈妈走出去再也没找回来。
1988年,她初中毕业,因家庭贫困,选择跟村里一个裁缝师傅学手艺,两年后,开了家小小的缝纫店。
20岁那年她结婚了,眼看着幸福生活就要开始,但命运没有眷顾她。95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在医院里躺了足足两年零七个月,因治疗欠下了7万余元债务。
那个时候的七万多不是一个小数目,为了还债,她刚一出院,钢板都还在腿里,就独自去了深圳打工。
2003年,她丈夫从老家赶到深圳看望,看到她的腿肿得像腰一样粗,非常心疼,强行把她从深圳带回家养腿。
她想日子过得好一点,2011年,靠着自己裁缝的手艺办起了服装厂,由于资金紧缺,只能四处借钱,旧债未还,新债又起。
2013年,她唯一的弟弟因骨癌离开人世,留下治病欠下的几十万元债务。然而就在弟弟去世后的一个月,她的丈夫又因沼气中毒永远离开了……
经历了无数伤痛,平静过后,她选择了积极面对生活。为了孩子,咬紧牙关,擦干泪水,又重新回到了缝纫机前。面对高额债务,面对两个家庭的老老小小,明天在哪里?希望又在哪里?说是万念俱灰也不为过。但她依然坚守信念、肩负责任,誓必让老人和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,要把欠的债款还清。
自强不息,坚守心中诚信底线
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,智越服装厂艰难创立。
在党和政府、亲朋好友的支持帮助下,她扩大了服装厂规模,当时取名“智越”,就是寓意不服输,决不向命运低头,要超越自己!
服装厂地方偏僻,没有规模,更没有品牌优势,但一直秉承“以质量求生存、以诚信求发展”的经营理念,始终坚持讲诚信、做质量、做服务,赢得了许多学校、企业的认可。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,她原本贫困的家境逐渐有了新的转机。
“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,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望!”易堂智一直坚信着。
后来服装厂生意略有盈利,她又开始跟周边的亲朋好友借钱,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厂。亲友们的大力支持、信任和理解,让她更坚定了信念,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,都不能丢了良心,不能失了诚信。
回报社会,奏响人间大爱乐章
(扩大服装厂规模,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)
(无偿开展缝纫技能培训,帮助困难群众掌握专业技术)
(积极参与、组织社区公益群众服务活动,传递人间大爱)
2016年,易堂智再次扩大服装厂规模,帮助周边留守妇女、残疾人就业。不幸没有摧毁她的意志,灾难没有磨灭她的爱心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里,易堂智和家人,以及工厂里员工们,一起参与到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中,先后出资数万元,购买口罩、消毒水、体温枪等防疫物资捐赠给街道,全力支持冲锋在一线的志愿者抗“疫”。近几年,她开始支助偏远乡镇的困难学生,赠送了“爱心服装”200余套。
现在,易堂智不仅为30多名留守妇女和部分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,还在区残联指导关心下筹备组建残疾人之家,为残疾人提供做手工、包装等岗位,让他们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。
在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下,易堂智先后获得了泸州市自强模范、四川省道德模范、四川省三八红旗手、中国好人等荣誉。
易堂智时常感慨:在我最绝望无助、走投无路的时候,是党和社会,是人间的温情让我重获新生,希望自己那点坚强,那点守信,那点感恩社会的光芒,能够照亮大家的心灵,让大家不会在挫折中迷失自己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:“强者,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、永不气馁。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,处优而不养尊,受挫而不短志,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。”